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人民周刊】李珂、李悦群: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念与路径

【人民周刊】李珂、李悦群: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念与路径

[发表时间] 2024-02-01           [浏览次数]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劳模群体,并对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深厚期望。


高站位认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称赞、褒奖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翻开新中国的史册,“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铁人王进喜、“铁路小巨人”巨晓林、“金牌焊工”高凤林、“当代神农”袁隆平……一大批忘我奉献、鲜活灵动的劳模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绘就了精彩人生,铸就了民族伟业;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


回顾历史,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劳模评选制度成型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时期,定型于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兴起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型于改革开放时期,光荣绽放在新时代。1950年至今,国家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008人次。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劳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扬。具体而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时代结晶,植根于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奋斗实践。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一面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效性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其他一座座精神丰碑一起,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灯塔,是激励全体共产党人一往无前、踔厉奋发的精神引擎,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共同构成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亿万劳动者自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强国建设,以高涨的劳动热情、积极的劳动态度、昂扬的精神面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劳动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体现在亿万劳动者身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端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取向,切实发挥劳动作为推动历史前进根本力量的重要作用。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依靠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支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动模范与大国工匠的引领、带动和培育作用,有助于激发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技能、磨砺技艺、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专注突破技术瓶颈,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创新性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进步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模型等概念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劳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劳动者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当充分挖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拓展其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向度,从而将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外在举措,内化为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成长成材的内在动力。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构建高技能人才技能形成体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需要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这样光彩夺目的“珠穆朗玛峰上的明珠”,更需要“有绝活的老师傅”“能钻研的小伙子”“肯吃苦的手艺人”这样分布于各行各业中的“青藏高原上的珍珠”。立足新发展阶段,应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措施,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拓展职工技能培训渠道,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体制,适时出台产改方案升级版,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完善高水平技能人才评价使用体系。高技能人才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应贯彻落实“多劳多得、技高多得”的分配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作用,体现劳动正义、确保劳动公平,使高技能人才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广大劳动者“看得见实惠、看得见希望”,在共建中共享劳动成果,自觉生发提高技术技能的主观意愿。


加强表彰激励拓宽发展空间,凝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在评选劳模、选举代表和委员参政议政等方面,可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力度,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构建“劳有所获、劳有所成、劳有所乐、劳有所荣”的社会主义劳动新生态。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能冠军等杰出人才的先进事迹,为工人阶级画像、为工人阶级立传、为工人阶级明德,打造一大批讴歌工人阶级奋斗历程的文化精品,让模范先进人物社会上有名、媒体上有声、荧幕上有影、生活中有光。引导青年一代树立“一个人有技术,家庭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的价值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新的征程上,需要无数奋斗者,也必定会产生无数奋斗者。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能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个人的实际行动,那么,“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篇章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来源:《人民周刊》2024年02月01日第 04 版